2016 雜學校教育展


這應該是我最後一次涉及教育這塊領域了
噢在這裡遇見很多熟面孔,國中的補習班老師,大一的營隊同學,上一次在宜蘭認識的新朋友...
雜學校裡真的有很多東西,從兒童教育到成人教育都有;影集Mr.Bartender跟調酒技術;程式設計跟壯遊年...
我很高興的是看到有很多人在新式教育上做投入,參與,試圖去改變現況;同時我也看到這是一個消費者不明確而競爭者眾多的市場
怎麼說呢?舉個例子,我被一個攤位的介紹人員攔下來,他試圖引導我思考他們要我思考的事情,比如說為什麼要學數學,數學在日常生活中有什麼用處?文言文好硬可以不要學嗎?來看展覽的除了付錢之外沒有其他的付出嗎?
他在我身上大概很挫折XDD因為我知道他想要用激問法背後的引申話題是什麼,所以我都可以回答的出來他要他答案,破他的梗zzz

這就是我要說的消費者不明確這件事,如果一個人平時願意多想一點(嗯哼我就是那個常常被說想太多的人) ,在面對他人丟出的話時就可以很快的聽懂對方要說的是什麼,除去話語表面上的修飾而直達問題的核心點。但是這樣的人其實不太會是新創教育的潛在消費者,卻有可能是潛在合作者。善於思考而且願意付出時間去學習再加以實踐,通常是改革者。那麼消費者會是誰?這是一個賣想法賣制度賣創意的產業,而效果需要時間印證,也就是說這是一個需要累積口碑跟品牌的模式,不可能瞬間崛起(但個人名聲可能一夜暴紅就是了)
所以這真的是志業啊,需要自己先在教育這一塊累積相關的知識,然後還要摸索出屬於自己的風格,然後再投入市場看是否能被接受,是否要改良,承受失敗的風險,然後在這一切的過程,都還要記得養活自己。沒有放棄也要不斷的精進自己,這些,都是非常需要時間金錢跟心血的事情,真的是要非常有熱忱,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才有可能走下去(有的時候轉彎也是不錯的選擇?)
過了今天,我繼續回去努力考取我的食品技師,然後準被諮商心理研究所,我知道我在做什麼,人在現實跟理想,理性跟野性之間要有個平衡,穩住自己才能穩穩前行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