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行 TEDxTainan 2016年會 從零到一

昨天還在台北信義區,隔天來到南台灣,習慣快速走路的我發現自己在這裡不會過馬路XD
明明有在台南住過幾次,租過機車,也坐過別人的車,時隔一年再訪這座城市仍是滿滿的陌生感.
這一次我選擇用公車當我的交通工具,上次在高雄教一個台南來的阿姨怎麼坐捷運,聊天中有提及台南的公車很不好搭.久久才一班

一走到台南火車站我本來打算去後站租腳踏車(騎去我的秘密賞海點),結果在地下道不小心拐錯彎又回到前站,然後就看到有去到我的目的地的公車我就很開心地跳上去,上車後才發現要一個多小時才能到達.我根本來不及參加我的活動,所以我就很悲劇在某一站的下車.

然後一下車就被炮竹聲嚇到,正好有廟會活動,分貝超高讓我很不舒服.
沿著西華路二段往成大走,因為這個陰差陽錯讓我看見了以前沒發現過的台南.這是一個充滿著紅磚道,小巷,機車,小吃,秘密食物的地方.會在古色古香的廟宇旁邊的牆壁上看到藝術創作
 
 
這次台南行沒有吃到什麼好吃的,因為前面的事件加上今天運氣不太好,想去的店家2間賣完,2間沒開,2間路過但沒有時間買QQ連朝思暮想的丹丹也沒吃到.
 
從這點也可以看出南部的餐飲業在星期日公休並不會因此覺得少賺很多錢,別說是南北差異,連在台中的店家大部分的公休日都是在星期一,更甚者星期二三,反應出城市文化跟都市人假日走向去處的差異性.
 
趕時間的我匆匆忙忙地穿越地下道要前往後站,有一位街友伸出他的手向我乞討,我當下避開了他期望的注視,那個時候,我內心有著滿滿的罪惡感.
 
接著,是這次的重頭戲:TEDxTainan 2016年會 從零到一
 
會想去聽TED的動機很單純,我認同他們的理念,用18分鐘傳遞訊息(是說為甚麼這次的講者都一定要站在紅點點內?)這一次去,主要是衝著表演工作者"貓不"(汪綺)
 
 
接下來是很快速的紀錄每個講者在我腦海中的衝擊,這一次我沒有拍PPT也沒有記筆記,就是聽
 
這一次分成3個子題:回歸本質,公眾參與跟人文主義.
上一次在宜蘭的活動簽名連言板上我留下一段鼓勵的話,被剛認識的新朋友笑說好官腔.我認為如果要批判什麼事情時,最好有個完整的空間跟時間以避免被斷章取義.
 
三個子題裡我最讓我無言的是回歸本質,我認為解構事情,甚至必要的時候打掉重來是重要的.但是當今社會有很多種思想的核心是從"不足/不夠"作為論述的出發點,而之所以覺得"不足/不夠"是因為對將自身跟理想作為比較,然後感受到落差,卻沒有從自身的歷史脈絡去看這個落差的產生是為何而來.
 
舉個例子,第一位講著提到台灣應該盡快跟新加坡一樣成為中英雙語並行的國家,我當下聽到完全傻眼,新加坡跟馬來西亞是受到英國統治所以才會中英雙語並行.
這個論述忽視了:
1.台灣本身的歷史發展在本質上不可能和新加坡相同.(反過來說新加坡人懂得繁體中文也沒有我們多)
2.新加坡所用的英文並不是台灣教育多年來推行的美式英文,是新加坡人通用的英文,意即英國人使用的英文的再變形版本
3.為什麼不舉馬來西亞當例子,馬來西亞也是中英雙語並用的國家,而且國際化程度也很高,在這裏可以看見講者本身對先進國家稱呼的重視.
 
第二位講者是講台灣電影的走向 "成功不是一種模式,而是感動人的方法"
第三位講者,管中閔,是講人才流失的問題.這一位是這個子題中我最喜歡的一個.他提出:
1.台灣現行的制度不易留住高知識分子,也沒有招募外籍白領的熱忱
2.台灣人對外籍人士的延攬停留在勞力階段,其中之一個原因是害怕工作機會被搶走
3.有些人說人才不需要用招募的,會自己跑過來(花若盛開蝴蝶自來),在實務上是說不通的,因為不只有一個國家在尋找這些人才(台灣不是唯一的選擇)
4.外籍白領並不會取代台灣本土人才,因為他們來是要補充多樣性而非替代我們(老闆幹嘛多花錢請具有一樣本領的人?)
5.過去我們一直是用"人"去配和不斷投入資金以擴充硬體的公司,而真正的正向循環是投資人才
 
第二個部分是公眾參與
 
第一位講者是曹良賓,Lightbox攝影圖書室的創辦人,其理念是free to all

波士頓公立圖書館上的精神宣言
這一位講者是所有講者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他一上來的時候稍微有些駝背,講話的語調不是很清晰,但是當他把梗鋪完之後觀眾很容易進入到他的世界他的理念當中.
他訴說了19世紀後半開始的這個攝影術,起初的演進,然後介紹了台灣的幾位攝影家,還有他為甚麼要做Lightbox攝影圖書室的理念.
 
我喜歡他說的一段話,大意是這樣:我們預計要在2020年將藏書擴展到2020萬本(好像是這個數字),我們可以花大約一年的時間跟政府還有企業募款到100萬然後用這錢去買書;或者我們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培養民眾去認識了解我們,參與我們的計畫成為我們的一部分,然後對我們的理念有更深的認同感.
我們會走到結尾嗎?不知道.我們不完美,但我們也不打算那樣要求自己,我們在路途上會遇到困難,我們是人會做錯,但我們可以修正,逐步地走向我們想要的
 
 
接著是蔡玉玲,我喜歡vTaiwan的理念,我之前有聽說過但沒有深入了解,這是在互動展區有稍微瀏覽了一下他們的網站,覺得很不錯.
 
蘇民,說的是公共設計,一開始用高鐵票作為引言然後倒入他想要說的:每年有越來越多的設計系畢業生加入這個行業,然而如果用舊有的思維認為工作是雇主給予的,那麼工作機會肯定不夠.截油重新定義設計在生活中的使用,我們創造一個2300萬人民共有的社會所需的全新美感體驗,比如身分證,交通卡,信用卡....
在這裡,我找到一個很大的共鳴點,身為一個名稱上來說是餐飲系的學生(雖然我所學的東西很多很多,餐飲只佔了很小的一部分),這個市場是開放的,每個人至少都有當過自己的廚師,如果所有人都朝向"在技術上越來越專業"的廚師前進,這就是一場零和競爭(畢竟以單一價值去評量金字塔的尖端的人有哪些)
 
到了這裡,可以發現真正要被推翻的不是制度或市場,而是人的思維,用傳統舊有的思維會創造出權威跟低流動率,用合作的方式去思考,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其中,卻沒有輸家.讓每一個人都有展現的機會就是創造多元,而要建構一個多元的環境,必須先有尊重,要尊重他人的前提就是尊重自己一切不合社會常規的特質,要能接納自己的怪異獨特處源自於對自我及他人的覺察,覺察來自於獨立思考,而獨立思考,正是教育的本質
 
朱宥勳,很妙的文學人,我喜歡他提出的"文化腳本"的概念,以心理學來說叫做基模,用通俗一點且帶有負面含意的稱為"刻板印象",常常出現在人們口中,文字中的"你應該..../我應該...."充滿了義務跟腳色等物化而非尊重人的個體性.
他舉了一個很妙的例子,有些人之所以反對婚姻制度的修改,是因為他們沒有辦法理解當小孩有2個同性別的雙親時要怎麼稱呼爸爸或媽媽.因為那不在我們重小被灌輸的"常識/規範/常理"
然後他又舉了一個很好玩的例子,<動物方城市>中的明星動物

它看起來是女的,聲音也是女的,但是它有角,它其實是一隻公山羊.恩,它是跨性別者

你不得不問,當一個群體以恐懼或害怕去面對必然來臨的改變時,他在社會中會過得非常掙扎,因為它沒有意識到並不是社會病了,而是它沒有跟上社會的變動.我們要做的不是讓社會單一化,如果我們可以在各式各樣的地方增加各式各樣不同可能性的文化腳本,我們面對改變時,就會因為理解,因為熟悉而不感到恐懼.當我們做選擇不是出於恐懼,而是出於真的想這麼做,結果會大大不同.

劉致昕,最開我眼界的一位講者.你知道為甚麼ISIS這麼成功嗎?
 
ISIS跟德國的極右派其實不是敵人,他們是盟友是共生狀態.
當我們藉由網路去片斷的了解它人,貼標籤,我們認識的不是人而是被過度簡化的客體.極右派煽動言論讓人民拒絕難民,ISIS吸收這些被拒絕的人們加入成為聖戰士然後發動攻擊,這是一個循環.(文章)

貓不,談論的是他個人個體化的歷程,痾這我有點難寫,之後放到網路上可以找來看看,只能說她是個充滿魅力的人
女性主義不是單單只提倡女人的權利,而是解放在父權體制下被壓迫的人們,包含了男性.(最簡單的例子:第一次吃飯誰付錢?")

陳勝凱,以利國際志工.我喜歡他提出的理念
1.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匱乏(關於這一點我不認同,不過為了論述完整性在此保留),讓我們去掉匱乏,成為他人的給予者.
2.這些受捐贈的人不能穿這些衣物,因為他們不能接受悲情,一旦他們接受了悲情那麼就讓悲情長在他們的生命中
3.有人說"給他們魚不如教他們釣魚"但事實上如果他們已經接受了悲情,今天你要移去這魚,是要拆解他們的生命.所以,我們必須把給魚和教他們釣魚看得同等重要
他是所有講者當中講出最多靈性話語的人,我想在這一點上有很深的生命體悟,能不能被聽眾接受又是另一回事了

張憲忠,芒草心創辦人."街友"一直是我很關注的議題
他說明了台灣底層社會的狀況,這些人是怎麼過生活,還有最重要的,為甚麼會這樣過生活.
他說:如果我們有他們這樣的人生遭遇跟背景,我們真的能處理得比他們更好嗎?
我想,這幾話是同理心很高度的展現,如果我們是對方,也會跟對方做一樣的選擇.最難的就是放下心中自我(ego)的批判.如實的認清他人的樣貌並尊重,陪伴但不干涉,是一個很重要的技能.

最後一位,王樹偉醫師,八仙塵爆的醫療人員,<醫夜情>發表者
我很喜歡這個人的氣質,我喜歡他的坦誠.他有提到台灣醫療體制的亂象
1.口腔癌的手術完成之後要動修復手術,耗時10幾個小時,健保只給付2萬4千點;醫美隨便動個手術就有3萬,如果你是醫師或醫師的家人,你會選哪一個?
2.健保只給整形外科少數的名額,因為他們認為整形外科都在做醫美,然後又規定醫美法可以不分科別都做醫美.(關於這一點我還不識很了解現行制度的情況,如果有誤或有人知道請告知)
3.在學校,老師要我們把病患當作自己的親朋好友看待,我那時想怎麼可能,真要是那樣我會很難過然後沒辦法治療他們,但這次之後我發現當我把他當作一個認識的人,我自然會更用心地去治療.

這一次的年會主體非常廣泛,從政治,文化,女權,設計,公共參與,經濟,醫療.....
我不太看新聞,原因是新聞來得太短太淺,一次訊息量又太多,我比較適合演講或上課這種方式

然後補完上面的梗,年會結束後我穿越地下道,又看到了那一個街友倒在地上睡覺,我想給他一些錢,但我又害怕走過去會弄醒他(恩恐懼真是非常大的力量)然後我走上一樓,另外一個女街友蹲在地上拿著碗乞討,兩眼無神的望著前方.我先拿好零錢後,蹲下來輕輕放在他的碗裡(我始終覺得給錢的時候不要用丟得才是尊重).他笑了,但我還是覺得很窘迫,我知道自己這個舉動讓他開心,我不知道他一天當中遇得到幾個人願意停下來分一點錢給他.

但我知道,我的窘迫是來自於,我知道我比他幸運很多很多倍,我知道他的人權沒有被保障,我知道這麼多,但我能做的,還只是這麼小的一點點.但就算我做的這麼一點點,卻也可以換來他一個真心地微笑.

很妙的是我想到我的爸媽,之前我媽很開心地跟不是很熟的人炫耀我的成績時我也覺得很窘迫,因為對我而言讀書是自己的事,我不知道為什麼這麼值得我媽驕傲,然後今天我才意識到,也許對我而言我還覺得自己所能做的不夠,對另外一個人來說已經是很足夠了.在這一點,我並沒有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待同一件事.

謝謝TEDxTainan,謝謝你們給了我一個如此豐盛的星期日

留言